2021年度国防科技大学文职人员招聘宣讲会
发布日期:2021-03-26 浏览次数:92次
单位名片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单位规模:3000 - 5000人
单位性质:部队
单位行业:教育
单位网址:
微信公众号:
时间地点
举办类型:现场举办
宣讲会时间:2021-03-31 09:30-11:30
宣讲链接地址:活动中心512
招聘要求
2021年度国防科技大学文职人员招聘宣讲会
招考岗位
主要以教研岗位为主,包含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理论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岗位需求详见国防科技大学官网《国防科技大学2021年文职人员招考引进计划表》,最终岗位计划及有关条件要求以军队人才网公布内容为准
招考条件
招考对象以“双一流”高校硕博士毕业生为主,应聘人员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条件。符合军队招录聘用文职人员的政治条件。
(二)学历条件。具有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具体条件详见岗位要求。
(三)资格条件。具有招考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资格。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报考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以及博士研究生报考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不作资格条件要求。
(四)年龄条件。应聘到科级副职以下和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应聘到科级正职和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五)身体条件。报考人员应符合《军队聘用文职人员体检检查通用标准(试行)》规定的标准条件。
福利待遇
文职人员待遇保障政策按照高于地方同类人员、具有比较优势的思路设计,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工资待遇:工资以现役军官为参照系,军队建立统一的文职人员工资制度。
住房保障:实行社会化、货币化保障政策,文职人员可以租住用人单位的宿舍,符合条件的可租住公寓住房;文职人员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房租补贴参照现役军官政策确定的标准执行,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军队可增发住房补助。
社会保险:文职人员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和职业年金,纳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平时看病享受社保,军队给予补助,执行军事任务期间免费医疗。
福利抚恤:健康体检、探亲体假、子女入托等普惠性福利待遇,文职人员与现役军官同等享受。
其他福利:军队提供统一制式服装,文职人员子女享受学院幼儿园、共建小学优秀教育资源等。
报考流程
☆公布招考信息à☆报名及初审à☆统一考试à☆确定入围人员名单à☆面试和体检à☆确定预选对象à☆政治考核和综合考察à☆确定拟录用对象à☆办理录用审批手续à☆新录用人员备查复审
报考人员通过军队人才网报名。通过系统初审后,报考人员在报名截止时间前缴纳报名费完成报名。报考人员凭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全军统一组织的考试,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按照招录岗位入围比例,根据全军统一考试成绩划定合格分数线,对达到合格分数的再按照成绩由高至低确定考试入围人员名单。用人单位对考试入围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查,并组织面试和体验。用人单位按照招考人数1:1:2的比例,根据招考人员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预选对象。用人单位组织对预选对象进行政治考核和综合考察。按照总成绩确定拟录用对象名单,名单由军委机关各部门、各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统一审核后对外公示。通过公示的拟录用对象,由战区级政治工作机关审批。新录用人员实行试用期,试用期3个月。新录用人员名单报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备案复审。岗前培训、试用期考核、复审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干事 0731-87007047
邮 箱:liuheng@nudt.edu.com
地 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政治工作处
相关附件
单位简介
学校简介
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哈军工”创办于朝鲜战争期间,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其卓越的办学成效铸就了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一座丰碑。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中央军委决策,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划归国防科技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
学校建设发展始终得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学院颁发《训词》,为院刊题写刊名“工学”。1978年,学校在邓小平主席的直接关怀下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并于2003年为学校题写“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发出“为把国防科技大学建设成为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号召。2007年,胡锦涛主席对学校某重大科研项目研制成功作出重要批示,勉励学校“为推进科技强军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主席对学校建设十分关心,2013年11月5日,习主席视察学校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2017年7月19日,习主席为学校授军旗致训词,指出:“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
学校建设发展始终得到国家和军队的高度重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院校,是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的院校,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双重”建设院校,是军队唯一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的院校,也是军队唯一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军管文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体系,涵盖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8个门类,拥有46个本科学历教育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获评A类学科数8个,其中,A+档学科数4个、A档3个、A-档1个,A+档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11位。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形成了“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两院院士16人,“万人计划”人选13人,长江学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2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7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74人。有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0个。2012年学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大典型,“慕课”团队被确立为全军重大典型,在全国全军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学校形成功能互补、配套衔接的良好办学条件,校园育人环境优美,资源配置科学,后勤保障高效,启智尚武氛围浓厚。建成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军事训练场、野外综合训练基地等一批功能完善的训练场地及设施,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批国内高校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学校图书馆建筑总面积7.9万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7000余个,现藏书553.8万册,数字图书资源488.5TB。学校信息网络终端布点2.5万个,信息存储量1.8PB,主干网络速度达到万兆,拥有154个特色数据库,41个学科网站。
学校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始终恪守“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为党育才、为国树人、为军铸将,聚焦培养驾驭国防科技的工程师、科学家、战略家和驾驭未来战争的设计师、指挥家、军事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高质量本科教育、高水平研究生教育、高标准任职教育和高效益军事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坚持又红又专的育人传统,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支撑,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育人特色,坚持高水平高等教育和高标准军事教育有机统一,实施精英教育;始终坚持学生中心、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实施全程导师制、小班式教学、国际化培养等培养机制,为学员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在优良传统的熏陶培育下,学校人才辈出,灿若星辰,为国家和军队培养输送了约20万名各类人才,其中60人当选为两院院士,650余人担任省、部、军级以上领导职务,培养出一大批像中国载人航天总设计师周建平、“歼-10之父”宋文骢这样的科技帅才。
学校是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承担着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形成面向尖端、独具特色的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为我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学校在2020年1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学校是军队国际交流合作的基地,与国(境)外多所著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往来,每年请进国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派遣教员学员赴国(境)外参加顶尖国际会议和学术竞赛等。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赴国外联合培养,资助优秀硕士研究生赴世界一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积极承担我军外训任务和维和任务,举办和参加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派遣学员赴国外进行对口军事交流,定期邀请外军代表团来校交流。
学校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战育人核心指向,打造铸魂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格局,促进学员全面发展,每年举办“强军风采 科大风采”系列文化活动,开办空天科技、机器人、电子科技苑、“银河之光”等各类大型科技文化节,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师大家进校园工程,鼓励学员参加高水平学科竞赛,最近两年学员获国家级以上竞赛奖项400余项;每年组织“强军杯”等军事比武竞赛,实施军事素质特长提升计划、体育特长提升计划,提供格斗、搏击、射击、定向越野、武术、潜水等多项课外辅导训练,激励血性虎气、锤炼钢铁意志,帮助学员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全方位锻造世界一流军队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