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威海 共赢未来”2023威海—高校人才直通车哈尔滨站

  • 单位性质:未知
  • 单位行业:未知
  • 单位规模:--请选择--
  • 工作城市:山东省威海市
  • 发布日期:2023-03-27 08:27
  • 浏览次数:1248

公告详情

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处北纬36°41′— 37°35′、东经121°11′— 122°42′。北、东、南三面 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 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 5799.84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2607.28 平方公里(含文登区)。海岸线长 978 公里。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和乳山市。

微信图片_20230327082535.png

历史文化渊源流长

威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周三代,今市境为东方嵎夷之地, 有莱夷聚居。北齐天统四年(568年),境内设文登县,今市境尽属之。此后,朝代更替,但隶属文登县未变。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设威海卫行政长官署, 属英国殖民部。民国19年(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置威海卫行政区,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成立文 登专区,辖威海、荣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阳、牟平、福山8个县。1956年2月,文登专区撤销,今威海地域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0月,莱阳专区 改为烟台专区。1967年2月,烟台专区更名为烟台地区,今威海地域属之。1983年8月,撤销烟台地区,设烟台市(地级),威海市改为省辖县级市, 由烟台市代管,文登、荣成、乳山3个县归烟台市管辖。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威海市设为环翠区;烟台市的荣成、文登、乳山 3个县划归威海市管辖。1988年10月, 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荣成县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 年7 月,乳山县 改为省辖县级市,由威海市代管。2014年2月27日,撤销文登市,设立威海市文登区。

微信图片_20230327082538.jpg

生态绿城推进建设

2020年,全市实施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双领先”战略,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顺利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无废城市” 建设试点推进会上进行典型交流。威海市环翠区威海华夏城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成市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获评第一批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辐射环境监管工作获得国家核安全局书面表扬。在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知识竞赛中获得全国第2名。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9项指标均列全省第1位。水环境达标指数列全省第1位,重点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近岸海域水质为全省最优。超额完成省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被省生态环境厅通报表扬。威海市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生态环境满意度民主测评列全省第1位。市生态环境局被省生态环境厅评为优秀等次2020年度工作优秀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21年10月,被评为2019—2020年“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

微信图片_20230327082542.jpg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463.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17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355.1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759.63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为10.1:39.1:50.8。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7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96万人。回生源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9.2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7%。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在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3%,衣着价格下降2.1%,居住价格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4.6%,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下降0.2%,医疗保健价格下降1.1%,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下降2.9%。年末实有各类市场主体(不含外资企业,下同)42.61万户,注册资本26216.99亿元。其中,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89万户,新登记注册资本1082.95亿元。

微信图片_20230327082546.jpg


企业岗位



就业创业政策
NO.1

生活津贴和工作津贴

1.政策内容

对2020年以来首次在我市创办企业或在正常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全职工作,以及在高校院所、教育、卫生机构的科研、教育教学、医护专业技术岗位全职工作的人员发放生活津贴或工作津贴。其中,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生,每月分别享受5000元、2000元、1000元的生活津贴。教育系统录用的全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每月享受2000元工作津贴(不与生活津贴重复享受)。生活津贴和工作津贴按年度发放,连续发放3年。

2.享受条件

博士研究生申领条件:2020年以来首次到我市创办企业,或到企业、高校院所、教育、卫生机构的科研、教育教学、医护专业技术岗位全职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来我市就业创业时年龄不超过45周岁。

硕士研究生申领条件:2018年(含)以后毕业,毕业3年内,且2020年以来首次到我市创办企业,或到企业、高校院所、教育、卫生机构的科研、教育教学、医护专业技术岗位全职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的。

本科毕业生申领条件:2018年(含)以后毕业,毕业3年内,且2020年以来首次到我市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全职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的,以及统一录(聘)用到教育系统教育教学岗位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3.政策依据

《关于深化提升威海英才计划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威发〔2018〕22号);关于印发《威海市万名大学生聚集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威人组发〔2018〕9号)。政策为现有政策,具体以当年申报公告为准。

4.申报途径

生活津贴、工作津贴申报工作每年开展一次。符合享受生活津贴条件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向用人单位注册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统一申请),其中市属和驻威市级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作津贴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向各级教育部门申请。

生活津贴咨询电话(人社部门):

市直:0631-5190826

环翠区:0631-5869086

文登区:0631-8981866

荣成市:0631-7562363

乳山市:0631-6653316

高区:0631-5687097

经区:0631-5982125

临港区:0631-5581837

南海新区:0631-8963812

工作津贴咨询电话(教育局):0631-5819520

NO.2

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

1.政策内容

创办个体工商户的高校毕业生贷款额度最高为20万元。符合条件的合伙创业或组织起来共同创业的,按照每个创业企业借款人最多不超过(含)3名合伙人,最高贷款额度为60万。财政部门给予贴息,贷款期限3年。对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个人和小微企业,还款后可继续提供创业贷款担保和贴息,但累计次数不得超过3次,每次贴息年限最长为3年。

2.享受条件

(1)毕业5年内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

(2)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及配偶提交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时,除助学贷款、扶贫贷款、住房贷款、购车贷款、5万元及以下小额消费贷款(含信用卡消费)以外应没有其他贷款。

3.文件依据

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通知》的通知(威财金〔2020〕26号)。

4.申报途径

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可到营业执照注册地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贷款。

政策咨询电话:

市直:0631-5897658

环翠区:0631-5860155

文登区:0631-8469456

荣成市:0631-7581179

乳山市:0631-6651926

高区:0631-5626012

经区:0631-5982120

临港区:0631-5581837

南海新区:0631-8963812

NO.3

一次性创业补贴

1.政策内容

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大学生,给予个体工商户5000元、小微企业2万元(2013年10月1日到2014年6月16日期间注册的小微企业,补贴标准为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2.享受条件

个体工商户创业者需满足:毕业5年内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驻威高校在校大学生,2014年6月17日后新注册个体工商户,正常经营1年以上(申请补贴时仍正常经营);小微企业创业者需满足: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2013年10月1日以后登记注册)、正常经营12个月以上,在创业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法定劳动年龄内创业人员(企业法人)、离岗或在职创业的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受在创办企业缴纳社会保险限制)。正常经营是指企业按月向招用人员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且有正常经营收入。

3.文件依据

《关于规范就业创业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威人社字〔2019〕47号)。

4.申报途径

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可到营业执照注册地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补贴。

政策咨询电话:

市直:0631-5897658

环翠区:0631-5860155

文登区:0631-8469456

荣成市:0631-7581179

乳山市:0631-6651926

高区:0631-5626012

经区:0631-5982120

临港区:0631-5581837

南海新区:0631-8963812

NO.4

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1.政策内容

给予吸纳毕业年度毕业生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按照申请补贴时创造就业岗位数量,给予每个岗位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

2.享受条件

2013年10月1日以后注册成立,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不含创业者本人)从事全日制工作并与其签订1年及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按月向招用人员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报酬,并按规定为其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小微企业。

3.文件依据

《关于规范就业创业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威人社字〔2019〕47号)。

4.申报途径

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可到营业执照注册地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补贴。

政策咨询电话:

市直:0631-5897658

环翠区:0631-5860155

文登区:0631-8469456

荣成市:0631-7581179

乳山市:0631-6651926

高区:0631-5626012

经区:0631-5982120

临港区:0631-5581837

南海新区:0631-8963812

NO.5

一次性场地租赁补贴

1.政策内容

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大学生,给予小微企业1万元、个体工商户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场所租赁补贴。

2.享受条件

(1)毕业5年内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和驻威高校在校大学生;

(2)2014年6月17日以后注册营业执照;

(3)在所租赁固定场地正常经营1年以上且未享受场地租赁费用减免。

3.文件依据

《关于规范就业创业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威人社字〔2019〕47号)。

4.申报途径

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可到营业执照注册地同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补贴。

政策咨询电话:

市直:0631-5897658

环翠区:0631-5860155

文登区:0631-8469456

荣成市:0631-7581179

乳山市:0631-6651926

高区:0631-5626012

经区:0631-5982120

临港区:0631-5581837

南海新区:0631-8963812

NO.6

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1.政策内容

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2.享受条件

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3.文件依据

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部门关于贯彻落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5部门《关于印发应对疫情稳就业政策细则的通知》有关具体问题的意见(威人社字〔2020〕25号)。

4.申报途径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在户籍所在地的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补贴。

政策咨询电话:

市直:0631-5197196

环翠区:0631-5195553

文登区:0631-8981866

荣成市:0631-7562353

乳山市:0631-6653316

高区:0631-5629210

经区:0631-5982125

临港区:0631-5581837

南海新区:0631-8963812

NO.7

市区新就业无房职工阶段性租赁补贴

1.政策内容

2021年1月1日以后,在威海市区范围内首次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正常缴纳社会保险的;在威海市区范围内以家庭为单位无自有住房,申请之日前3年内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名下无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通过租赁解决住房困难的毕业5年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新就业职工,可享受阶段性租赁补贴。各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按月或按季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新就业无房职工累计保障期限不超过36个月。

2.补贴标准及核算方法

阶段性租赁补贴每月每平方米补助10元;阶段性租赁补贴按学历层级区分上调发放:本科每月50元、硕士研究生每月100元、博士每月150元;1人的保障家庭按30平方米、2人的保障家庭按45平方米、3人及以上的保障家庭按60平方米发放;阶段性租赁补贴家庭月补贴金额=租赁住房补贴发放标准×申请家庭应保障面积+申请家庭学历层级补贴。以租用100平米房屋的三口之家为例,申报的本科、硕士、博士生每月分别享受650元、700元、750元的补贴,最多享受3年。

3.申请方式

由申请人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办理申请手续,向注册地所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进行申报。用人单位不具备申报条件的允许个人单独申报。

政策咨询电话(住建部门):

环翠区:0631-5225229  

文登区:0631-8480167

荣成市:0631-7552956  

乳山市:0631-6656224

高区:0631-5629616

经区:0631-5982892

临港区:0631-5580101

注:以上政策皆为我市现行政策,若政策发生调整,将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布,请广大高校毕业生及时关威海市人社局官方信息发布渠道。

威海人社局官方网站:http://rsj.weihai.gov.cn/